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固本铸魂 守正创新 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时偕行

来源:宣传部、统战部责任编辑:那天宝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24-12-02浏览次数:21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系统地部署改革任务。其中《决定》第十部分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列了4个条目内容,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高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中,以高品质工作成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下面,结合学习领悟和岗位职责粗谈几点体会。

  一、围绕学校办学主体功能,把好价值塑造“方向盘”

  意识形态工作是“举旗帜”的首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要全面落实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的各项要求,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担负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使命。在做好常规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推动“四个融合”,实现“四个强化”的工作目标:一是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落实高校思政课建设要求,发挥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工作融合。赓续红色基因,厚植文化自信,传播时代新声,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的文化根基。三是推动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融合。坚持育心与育智、育德与育能齐抓并举,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的引领作用。四是推动线下工作与线上工作融合。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加强线上线下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力和话语权。

  二、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擘画精神文化“全景图”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作为一所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高校,我们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成果,要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建构师生校友同心共识、同向共创、同频共进的精神文化育人体系。一是进一步深化我校精神文化内涵。以北大荒精神为主线,以八一农大精神和校训为重心,以学校各时期各战线在工作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精神、传统和作风为支点,建构立体丰富的精神文化全景图,将其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具体工作中。二是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工作品牌。结合北大荒精神展示馆、校史馆、将军广场星光长廊、八一广场等校园文化景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精神等文化元素的常态化宣传,纳入党团课宣讲、入学教育和入职教育中,协同打造脉络贯通、内涵融通、路线畅通的“行走的校园思政课堂”。三是进一步促进精神文化育人实践。推进基层思政工作示范点建设,用各单位、各部门思政育人创新模式和特色成果,用我校师生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共识和行为遵循,赋能教育教学工作。四是进一步激发师生主体发展动力。加大师生优秀典型的宣传力度,以鲜活的人物和身边的故事引导师生形成文化自觉、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在立德立言中促进知行合一,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全景式立德树人生态圈。

  三、围绕树形象的发展要求,建设舆论宣传“共同体”

  宣传思想文化是浸润、滋养高校师生成长的精神沃土。我们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大力探索融媒体运行模式,不断提升舆论宣传的高度、深度、精度和温度,提高师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一是创新校园媒体融合方式。统筹理论与舆论、内宣与外宣、线上与线下各类宣传媒介,建设校园融媒体、新媒体矩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二是创新统分结合选题模式。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和进展,建立选题报送机制,增强正面集中宣传的方向性和效应性。同时指导校内其他宣传窗口根据面向群体和平台规律发挥作用,各显其长。三是创新内容挖掘展示方式。坚持深入师生,脚踏实地,从小处细节着手,从高位生发价值,把师生形象展示好、把学校故事讲述好,不断巩固壮大砥砺奋进的主流思想舆论。四是创新宣传话语转换体系。探索适应改革发展和师生需要的宣传模式,在贴近师生、改进文风与话风中讲活讲透道理、学理和哲理,把舆论宣传同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工作学习实际联系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师生爱听易懂的朴实道理,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为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