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专题

【榜样引领】农学院党委“两优一先”先进事迹展

来源:组织部责任编辑:于天齐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28

优秀共产党员

王孟雪

 王孟雪同志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黑龙江省质控专家,她带领团队全程参与普查任务,突破性推动我校成为全省唯一全流程承接单位。主持北大荒集团土壤数据集成项目,获批横向经费585万元,创新构建黑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服务86个农场科学施肥增效,为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她坚守农业资源研究一线,主持农业农村部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6篇),出版《黑土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专著2部,“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1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1项、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1项。首创“土壤普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22个田间案例融入《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主持省级教改项目推动专业升级。所带班级形成“学研创”一体化成长生态并荣获校级“优良学风班”,指导学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培养出省级大学生创业团队2支。

金永玲

 金永玲同志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党课融入专业教育,主讲《农田杂草防除学》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创新“田间党课+案例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黑土地开展劳动教育20余次,让红色信仰扎根田野。主持5门课程建设,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特色体系。《农药学原理》获评省级精品课程,独创“问题链+项目制”教学模式,发表教研论文5篇,获课程思政案例示范大赛二等奖等6项教学奖励,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8人次。紧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发的植保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推广面积覆盖东北三省600万亩农田,降低农药使用量20%。发表SCI论文7篇,出版《寒地作物植保技术》等专著2部,年均下乡指导90天,培训农技人员3000余人次,2019年获评“黑龙江省优秀植保工作者”。担任班主任12年,打造“学术导师+生涯引路人”双育人模式,所带班级考研率突破52%,3次获评校级“优良学风班”。指导学生获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培育出3支科技助农学生团队,被学生亲切称为“田间教室的引路人”。“让每粒种子都向阳生长,让每块黑土都孕育希望!”金永玲同志以科技利剑守护大国粮仓,用师者仁心培育三农新人,谱写了新时代农业高校党员的赤诚篇章。

付  健

 付健同志作为作物系党支部副书记,带领支部入选黑龙江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牵头打造“北大荒精神实践教育基地”,让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他坚守“为粮育才”使命,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首创“玉米田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负责课程入选省级思政示范项目。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核心期刊发文1篇,斩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其主研的《寒地玉米智慧种植虚拟仿真系统》获2024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现代农技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他聚焦黑土地保护国家战略,研发“寒地玉米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累计推广3300万亩,助力玉米产业提质增效。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等课题10项,发表TOP期刊论文6篇,技术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省科技特派员,他长期服务基层,推动杜蒙县建成全国单产提升示范县。首创“田间实验室+高校课堂”育人模式,获全国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等3项省级以上教学荣誉及校科技贡献奖、就业育人先进个人、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在黑土里播种信仰,在麦浪中收获希望!”付健同志用“育一粒好种子,种万亩高产田”的初心,书写着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赤诚答卷。

于乘凰

 于乘凰同志在本科期间,先后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学习委员以及校级社团和院级组织部长,曾担任农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始终把服务同学、协助老师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省三好学生”“大庆市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骨干”“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在抗击疫情期间,他多次参与校内和家乡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在省级、国家级田径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学校多次赢得荣誉,其拼搏精神也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公众号广泛报道。研究生期间,他多次跟随导师奔赴建三江各大农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试验取样和调查工作。在驻扎洪河糯稻科技小院期间,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赢得了洪河农场领导和农户的一致赞扬,他的事迹也多次被洪河要闻和学校公众号报道。他以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指引,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学习、生活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用奉献诠释党员的担当,用汗水浇灌强国之花,是新时代青年党员的优秀代表和榜样。

优秀党务工作者

苗兴芬

 苗兴芬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深耕党务工作十余载,业务能力突出,作用发挥凸显。她带领党支部创先争优、晋位争先,取得显著成绩。党支部2019年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获批全省高校样板支部,建设周期内,打造“三到位三提升”工作模式,构建“1234”党建工作机制,深化“两精融会贯通、四全交织浸润”和就业233445两大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入选首批“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个人先后荣获大庆市巾帼建功标兵、校优秀教师、校就业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教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编写及参与编写教材6部,发明专利1项,发布地方标准1项,获得省级教学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她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了25名研究生,1000多名本科生。从事种子生理生化和谷子栽培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黑龙江农业现代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谷糜绿色高效栽培岗位专家,参与间苗难除草难谷子卡脖子项目攻关,主持的谷子绿色轻简化栽培与示范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年获得了实收绿色谷子350.2kg/亩的技术突破,2024年成功进行了谷子种子丸粒化研发及示范种植。近5年来参与各级各类新型农业人才培训达到1000余人次。

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学基础系党支部

 农学基础系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中挺膺担当,主动作为,用高质量党建助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获批厅局级以上各类教研课题12项,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省级教学竞赛获奖5人次;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获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5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种业创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4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依托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接农场企业,全力服务大庆、黑河、佳木斯“三市八县区”。针对大同区盐碱地改良需求,引进耐盐碱水稻品种2个,推广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7项,盐碱地改造超1000亩,被CCTV新闻、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党支部被评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农学基础系获大庆市巾帼文明岗,耐盐碱大豆生物育种创新团队获大庆市首批庆雁支持计划新雁专项团队。教师党员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大庆市金雁铁人学者、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市巾帼建功标兵、校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等荣誉。


文图/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