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院风采】马克思主义学院:激活北大荒精神 为龙江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编辑:李启涛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25-08-28浏览次数:1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为一所以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办学使命的高等院校,始终致力于赓续红色血脉与服务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创新探索。学校深耕“北大荒精神”的优良办学传统,逐步凝练并铸就了“以北大荒精神育人”这一独具辨识度的办学特色,在传承红色基因与助力地方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育人底色。

平台建设进入联盟学术共同体新阶段

  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学校先后获批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省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北大荒精神展示馆)、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北大荒精神红色研学基地),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合作研学基地,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联盟”单位。逐渐构建起北大荒精神“研究—实践—转化—传播”的平台体系,为龙江振兴发展注入新时代文化动能。

打造具有鲜明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特色思政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坚持将北大荒精神作为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的鲜明特色,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将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全过程,各课程均制定了相应教学计划,在有关章节、专题、知识中融入北大荒精神元素,贯穿思政课理论教学始终;将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着力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六维一体”的北大荒精神主题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通过6种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深刻把握北大荒精神的实质内涵,并自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北大荒精神特色课程建设见成效。近年来,学校立足办学传统和发展实际,准确把握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目标。建设了一批以《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沧桑巨变的奠基者》为代表的优质课程,先后为“龙江共享课堂”“黑龙江省干部教育网络学院”等平台收录。《北大荒精神》课程成为全省首个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成功获批全国首批一流课程;“北大荒精神教学研究团队”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北大荒精神实践教学研究”获批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凝练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形成丰硕的北大荒精神理论研究成果

  多层次科研平台的建立极大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先后参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史话》《百年红色记忆》《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等编著工作,出版《黑土上的中国》《淬荒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史》等专著,承担中央电视台大型生态纪录片《圣洁的原野》撰稿任务,在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北大荒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在北大荒精神社会实践服务中获得良好声誉

  学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近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思政·龙江行”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中,围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路线,开发出“英雄解甲,铸剑为犁”“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等多条主题实践研修路线,开展北大荒精神红色文化主题实践研修活动。此外,承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河南大学等近二十所省内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领导干部、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与萨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机关四小联合开展“北大荒精神红色研学基地”共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实践研修研学覆盖黑龙江垦区7个管理局13个农场50余个现场教学点,构建起“十位一体”的特色研修体系,累计培训学员4000余人。

整合北大荒精神育人资源实现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垦区,亲身体察垦情,在实践中感受和践行北大荒精神的同时,增强挖掘、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开发了北大荒博物馆、红兴隆局直博物馆、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梧桐河抗联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收集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将所学所悟的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理论宣讲和实践教学中,提升思政课感染力、理论宣讲号召力、实践教学指导力,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学校建有北大荒精神与文化资料研究中心,启动特色数据库“北大荒精神与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及创新性传承”研究项目,已完成2万余册图书的搜集整理和数字化转制。与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北大荒版画院等垦区文博展馆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关系,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云端参观。

聚焦区域发展提供北大荒精神宣讲服务

  学校以省级党建品牌“荒原火种”为引领,构建政治坚定、结构优良、业务精湛的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团队,形成人才雁阵效应,营造研究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的浓厚学术氛围。运用信息化手段传播革命精神,制作多部北大荒精神微党课,并在龙江先锋网“党课开讲啦”展播,累计浏览量达9313 次,获大庆市“优秀党课”称号。

  理论引领,参加“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弘扬北大荒精神专题发布会、“领会丰富内涵,让龙江‘四大精神’绽放时代光芒”座谈会;基层解读,深入垦区为牡丹江分公司、宝泉岭分公司新任职干部、优秀中青年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开展理论宣讲服务40余场次,深度解读、阐释北大荒精神时代价值与内涵;校地合作,积极参与地方传承弘扬龙江优秀精神交流活动,持续深化与虎林市的校地合作,推动虎林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工作,打造北大荒精神红色研学品牌,以北大荒军垦文化为主题实现学术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赢、资源共享。

承办系列高端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

  依托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学校举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龙江社科学术论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解放思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学术研讨会,“龙江社科智库论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北大荒精神作用及其成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系列专场论坛4次,参会人数达500人次。此外,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烈士纪念馆专家学者来院学术交流座谈开展学术专题讲座3次,切实营造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学术氛围。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2024年度考核为“优秀”。

统稿/黄鲁屿、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