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协同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进入系统性变革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大庆作为中国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城市,其转型进程既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缩影,也是老工业基地在数字时代寻求突破的典型实践。如何将工业遗产底蕴、红色精神内核转化为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依托数字化手段摆脱资源依赖,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核心命题。
一、文化数字化驱动城市转型的内在机理与战略价值
文化数字化是生产要素与治理工具的融合,能够重塑文化资源的存在形态与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城市发展逻辑变革。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足球比分,足球比分直播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科技支撑、创新驱动”为核心,明确要“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响应国家战略,黑龙江省2023年4月上线公共文化云平台,连通省、市、县三级文化馆,构建四级联动的数字服务体系。
文化数字化推动城市转型的逻辑体现为三个维度:其一为价值重构,数字技术将工业文化、红色精神等无形资源转化为可延展交互的数字形态,在虚拟与现实交互中拓展文化价值新维度;其二是动能转换,新型文化业态通过渗透、融合与重构,推动产业结构从资源依赖线性增长转向依托创新的生态化发展;其三是治理升级,大庆“数字大庆”平台坚持“多主体参与”原则,打通跨部门数据壁垒、统筹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城市治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协同转型。
二、文化资源数字化的转化路径与维度建构
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路径构成“历史—精神—发展”三维结构,三者通过数据互通生成意义并形成整体效应。
历史维度的工业文化遗产数字化,借助数字建模、场景重构等技术,使工业遗址从静态纪念物转变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活态文化场域。如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VR技术还原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搅拌泥浆场景,增强参观者对创业历程沉浸体验。
精神维度的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智能交互、情景模拟等技术,使红色精神从特定语境价值符号转化为引发普遍共鸣的精神滋养。大庆市委宣传部联合高校开发的“石油精神”数字教育平台,整合口述史影像与文献,AI推送定制内容,设置“红色密码”游戏,将“三老四严”精神内核转化为剧情线索,引导用户领会红色文化时代价值。
发展维度的生态文化数字化呈现,数据可视化、动态监测等技术,将生态转型成果从抽象数据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城市形象。大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监测中心打造“环境监测开放日”数字化宣教体系,市民小程序预约参观监测设施,实时查看数据生成,推动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三者联动形成意义生产闭环,当用户接触某一维度内容时,系统自动触发关联信息,引导多维交互中的价值互证与意义深化,使工业遗产厚重感、红色精神引领力与生态转型创新性形成合力,共筑转型所需文化认同体系。
三、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治理逻辑与保障体系
推动文化数字化转型,核心在于治理体系为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提供适配的制度环境与协作机制。2023年5月5日《光明日报》刊发《加快推进数字文化治理现代化》指出,数字文化治理需“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以制度创新保障文化安全”。
政策协同要实现多维度工具有机衔接,将文化数字化融入“三个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在国家导向与地方实际间平衡。大庆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时,制定行动计划及专项政策,构建“总体规划引领+专项政策支撑”体系。
主体协同的核心是构建多元主体共生的生态网络。大庆数字创意设计产业园由市政府引导、高新区与思特科技共建,吸纳高校参与,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实现技术专业性、文化公益性与市场效率性互补。
安全与创新协同需在守正与创新间平衡。大庆市一方面推动《数据条例》立法构建安全屏障,另一方面依托产业园校企合作,为文化科技融合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与成果转化路径,促进数字文创、工业设计创新发展。
这种治理摆脱技术与制度决定论对立,将转型视为技术、制度、文化多要素动态互动与协同演化的过程,通过弹性治理体系推动文化数字化实践与城市转型需求同频共振。
大庆的探索揭示了资源型城市在数字时代通过文化赋能实现转型的规律:文化数字化作为“催化剂”,其价值不仅在技术赋能,更在重塑文化与发展的互动关系,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资源转化的系统性、政策协同的精准性、治理体系的适应性三者有机统一,为同类城市协调工业遗产保护与数字活化、红色文化传承与价值创新、技术治理效率与人文引领关系提供借鉴。在文化数字化深入推进的当下,资源型城市把握战略机遇,必将在转型进程中行稳致远。
(本文系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大庆城市文化国际传播的智能赋能与形像传播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SGB2025051。作者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

